年輕時認識的朋友,大多都是自然發展出來的友誼關係,像是學生時代結識的好友、參加活動認識的新朋友。然而,很多人說 30 歲之後交友圈就會縮小,留下的朋友大多是年輕時期的好友圈,很多也因這長大後大夥去異鄉打拼而有的斷了聯繫。
進入職場後,也會認識同事、客戶或者廠商,聊的來的可能因此變成朋友。 但更多時候,長大後的人脈圈或多或少多了點「目的性」,這並不是壞事,我稱之為「針對性人脈」。
「針對性發展人脈」是什麼?
針對性人脈是指,在達成某個階段性人生目標的過程中因為需要特定資源/資訊,而牽引出來的人脈關係。
試想, 你 20 歲時的階段性目標是什麼? 30歲的目標又是什麼呢?
舉例來說, 當你在大學畢業後,計劃去海外唸書,申請研究所的過程就算是一種階段性人生目標。 申請的過程當中,你會想知道在不同國家/城市唸書的利弊得失, 那你要如何去獲得這些資訊呢? 你可能會找留學代辦、 找顧問諮詢, 或者在網路上爬文 私訊某些已畢業的校友詢問。 往往這段歷程也會發展出一些友誼關係,這就是針對性人脈。
更多其他範例:
當你渴望將職涯發展的舞台從台灣推進到國際,於是你選擇申請海外研究所(階段性目標),透過學校的連結建立當地人脈,尋找未來工作機會。
在追尋達成階段性目標的當下, 你可以思索什麼單位或專家可以幫助你達成目標,提供你需要的資訊或擁有資源, 於是你主動去報名講座、 上課, 參加活動,並與對方連結。
- 和長輩、資深前輩聯絡,了解他多年的經驗值,給自己靈感
- 參加 social networking 場合,認識相關領域的人
思考認識哪些人可以帶給自己什麼幫助,並積極行動聯繫他們,與他們產生交集!
如何拓展自己的針對性人脈?
如何找到有用的人脈?請先問問自己以下的問題:
What
- 你的目標是什麼?
- 你需要什麼樣的幫助?
- 誰擁有這樣的資源與線索?
Who
- 誰可以提供幫助?
- 誰有資源與線索?
How
- 如何認識這些人?
- 如何幫自己獲得資源?
你可以這樣做!
- 你近期努力的、正在籌備或打算開始的目標是?
- 針對上述目標,寫下你的困惑與碰上的問題
- 先 Google 找出可能可以提供解答或給予資源的單位或人
- 將找到的資料整理成表格,列出:名字/單位、社群平台、網路上找到的作品、是否有開課或出版、對方的聯繫資訊
我去 FIT 之前,也設定了這樣的步驟,並且不害怕去接觸與我不同層級的人,協助我進入美國時尚業社交圈。
而這也不僅限於職場,例如:看完一本喜歡的書,真誠且禮貌的寫信告訴作者,自己多麼受他啟發,通常,都能接獲令人愉快的回應,這也是種良好的連結。
5 步驟打造歷久不衰的人脈力
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後,如何維持彼此之間的關係,是另一個經營的重點。
- 建立你的人脈清單
- 養成做 excel 將你想得到的新朋友/老朋友建立清單 備註他們的生日、專業、你對他的感覺、他對什麼有興趣、什麼情況認識的&對方的聯絡資訊。
- 將人脈清單分類,例如大學時期、出社會時期、在什麼場合認識… 等。
- 當你建立這些清單時,你會發現,有些你感興趣的朋友很久沒聯絡了,或許這是一個好機會重新牽起聯繫的契機!
- 找到溝通的聯繫管道:可能是透過朋友引薦、e-mail、IG 小盒子或是其他社群軟體
- 禮貌地開啟對話 (面對陌生人脈時)
- 先簡短的自我介紹、表達來歷,並且真誠的告知對方是如何受到他專業的啟發與鼓舞,再有禮貌的詢問建議。
- 如果對方的個人平台有任何文章、課程或內容,建議先大致閱讀與了解。
- 若也認同對方的專業,透過花費購買課程與服務,也是一種尊重對方時間與專業的表現。
- 切記,不要當失禮的伸手牌!
- 互惠的雙向交流
- 維持互動
認真看完對方發文,真誠地給予回應,或在對方生日或特殊節日時,即時的聯繫對方並送上真誠的祝福,都是很棒的維繫互動方式!
總結
記住以上拓展人脈力的技巧與步驟,接下來,輪到你持續的實踐並且和人脈清單保持真誠的互動。
真正的人脈,是當你需要的時候,「對方主動」提供協助,表達自己的需求,但不是主動去要求對方幫忙。真正的人脈,是對方同樣希望你獲取成功,跟他一起成長變強!
延伸閱讀:白玉在紐約運用人脈力的經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