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供應鏈變革與全球化演進
美國總統川普自今年四月起,以貿易逆差為依據,對多國實施對等關稅,此舉震驚全球。其中,柬埔寨、越南及孟加拉等新興生產國首當其衝,成為高關稅的主要目標。值得注意的是,越南與孟加拉分別為全球第二大及第四大的紡織服裝出口國(WITS, 2022)。
這項新關稅政策無疑將對時尚產業造成供應鏈震盪,迫使市場遍及全球的時裝集團重新檢視其供應鏈配置與佈局。對於高度仰賴中國生產所提供的彈性與效率優勢的平價快時尚電商及獨立設計師品牌而言,影響尤為顯著。
隨著時代與科技的發展,全球服裝消費市場不斷擴大。Statista 的報告指出,2024 年全球服裝市場營收總額已達 1.8 兆美元,預計到 2029 年將超過 2 兆美元。
時尚供應鏈的全球化始於 1960 年代,並隨著條碼、POS 系統等庫存管理技術的發展而蓬勃發展。1990 至 2000 年代,網路的出現加速了資訊和全球貿易的流通,促使時尚企業透過全球貿易尋求更低的生產成本,以提高產能和利潤。受益於全球化趨勢,中國在 20 年內崛起成為世界最大的紡織服裝製造國,並在 2010 年達到高峰,其全球出口份額達到 36.6%(Statista, 2019)。
進退兩難的 3 種供應鏈解方
儘管許多商業品牌已逐步將供應鏈產地多元化,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但許多時裝品牌仍高度依賴中國作為主要生產基地。例如,Uniqlo 仍有 55% 的供應商位於中國,15% 位於越南;超快時尚電商 Shein 的主要生產基地也集中在廣州。
這些以中國為主要生產基地並銷往全球市場的品牌,將面臨全面的成本上升壓力,並可能導致以下幾種情況:
- 品牌嘗試將生產基地轉移至關稅較低的國家;
- 品牌反向要求供應商降價,共同承擔關稅損失;
- 品牌根據其市場營銷佔比,平均調高產品售價,以分攤增加的成本。
1. 生產基地轉移成本高,風險難控
轉移生產基地並不能完全避免損失,成本和利潤仍會受到影響,更何況更換供應商需要考慮諸多因素。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來看,企業在決定與新的供應商合作之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準備。這不僅包括雙方在訂單數量和報價上達成共識,還需要全面評估工廠的產能、交貨時間、運輸方式和工藝技術。
此外,近年來企業越來越重視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因此對合作夥伴的經營安全和合法性有更高的要求,例如是否具備 BSCI、Sedex(4 Pillar)等國際認證。這些都是合作前的必要條件。
接著是試樣階段,僅前期打樣、試做和修改調整就需要約三個月的時間,後續正式的訂單洽談、排產和產前樣的確認又需要額外三個月。由此可見,更換供應商的成本相當高昂。
獨立品牌轉移困難,美國製造仍具挑戰
相較之下,獨立設計師品牌在生產流程的前期規劃上較具彈性,但其產品更注重變化和設計感,對工藝和品質要求也更高。然而,由於訂單量較小,通常只有中國的工廠能在合理價格範圍內滿足這些工藝需求。
如今,美國本土的設計師品牌被迫另覓出路。將訂單外包至東南亞並非可行選項,因為當地最小起訂量過高,且多限於基本款式生產。若選擇在美國本地生產,實現真正的「美國製造」,除非品牌本身定位高端且具備較高溢價能力,否則同樣將面臨成本過高、利潤下降的問題。
單以勞動成本而言,中國每小時工資為 6.50 美元,遠低於美國製造業平均的 28.64 美元。BOF 報導更指出,亞洲是平衡採購的理想地點,可同時滿足產能、上市速度和最小訂購量等多方面需求。
2. 壓低供應商價格,恐引發惡性循環
品牌反向要求供應商降價,共同承擔關稅增加的損失,這無異於使時尚供應鏈陷入惡性循環。
品牌反向要求供應商降價,共同承擔關稅增加的損失,這無異於使時尚供應鏈陷入惡性循環。長期以來,供應鏈上游的供應商利潤微薄,主要原因是市場資訊日益透明化和競爭激烈,供應商為了持續獲得訂單,不得不盡可能配合買方客戶的目標價格。
在川普宣布對等關稅之前,全球時裝供應鏈出於政治和經濟因素,逐步降低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然而,「採購價格」和「訂單數量」仍然是買方轉移供應商的主要考量因素。印度、孟加拉、越南和寮國等新興生產基地,由於享有比中國更優惠的進口關稅,因此歐美買家更傾向於增加在這些國家的採購量,並減少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2015 年至 2020 年間,越南的服裝和紡織品出口額增長了 35%(BOF, 2025)。
然而,這些新興供應商之所以能在供應鏈市場中獲得機會,部分原因正是其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換句話說,各國的上游供應商實際上是在微薄的利潤中爭取訂單。對等關稅導致成本上升,在目前的買方市場中,買家勢必會向供應商施壓,要求其降價以抵消增加的關稅成本。這將導致工廠的利潤進一步降低,甚至難以維持營運,從而使勞工的工作環境更加惡劣,並使品牌向消費者承諾的永續發展目標更難實現。
3. 商品價格上漲,品牌調整售價策略
許多媒體報導指出,在川普宣布對等關稅之際,美國市場首先出現了一波銷售激增,特別是高價位、知名度高的消費品,因為消費者預期關稅實施後價格將會上漲,因此紛紛搶購。然而,在這些低價庫存售罄後,全球市場的商品價格將會受到新關稅政策多大程度的影響?
這個問題沒有解答,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市場佔該公司營銷份額的比重。如果美國是該公司的主要零售市場,而中國是其主要供應商,那麼買方將需要採取多方面的供應鏈解決方案。除了尋找新的供應商、要求現有供應商共同承擔部分損失、或通過第三方轉運出口外,品牌還需要在消費者可接受的範圍內調整產品售價。
美國零售品牌 Walmart 在川普宣布關稅後,即表示將與供應商協商降低成本,並自行吸收部分損失(Bloomberg, 2025)。相較之下,Inditex 的 Zara、迅銷集團的 Uniqlo 等國際時尚品牌,由於其供應鏈已在全球佈局,且美國僅為其眾多市場之一,因此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
供應鏈韌性與企業永續的再思考
川普的關稅政策對全球時尚產業供應鏈造成巨大衝擊,迫使該產業重新檢視全球化策略。多變的市場環境和地緣政治因素凸顯了過度依賴單一生產基地的風險。品牌面臨轉移生產基地、要求供應商降價或提高售價等多重困境。這項關稅政策不僅僅是成本問題,更引發了我們對於全球化、供應鏈彈性、企業社會責任和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思考。
川普新一波對等關稅政策,將如何改變全球時尚供應鏈的佈局?品牌該轉向新市場,還是重回本地製造?面對成本壓力與不確定性,時尚產業的下一步關鍵何在?
更多關稅政策引發的供應鏈議題與品牌解方,都在 2025 BAIYU INSIGHT 時尚商學苑線上講座【解密川普關稅 2.0】時尚品牌的危機與轉機!
講座內容:
✨掌握「川普關稅2.0」對時尚服裝供應鏈的影響
全面了解關稅政策及應對方案,培養應對貿易變局的創新思考
✨ 2025 時尚產業全球趨勢
總體經濟 x 消費者洞察 x 時尚系統
3 角度共 10 大關鍵洞察,綜觀全球趨勢,了解品牌還有哪些機會點
✨ 精華 Q&A
Google 不到的 Insight、專業Q&A解答你的特定問題!
Author: BaiYu
Editor: Fang